河北经济网 > 企业

【正定数博会】华北制药制剂生产线六十年变迁

来源: 长城网  郑建卫
2019-10-10 09:34:53
分享:

  长城网讯(记者 郑建卫 通讯员 任富亮)随着半个多世纪生产设备的变迁,华北制药从“人的智慧”一步步走到“机器的智慧”,信息化和自动化深度融合,实现了工厂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攀升。

  半自动化:的智慧唱主角

  1958年,华北制药青霉素发酵投产成功,下一道工序是把青霉素原粉分装到西林瓶中。

  华北制药半自动的生产线。 周克禹 摄

  “我们自己摸索,也没有经验,车间的设备分别来自德国、英国和苏联,说明书是外文,我只能晚上翻译资料,白天去车间操作。运行起来的第一天才分装了1.8万支,分装机效率是3支/分钟,当时车间工人是1500人,一个设备就需要6名工人,效率很低。”当时在分包装车间当设备技术员的宋珍回忆说。她1955年从上海机械制造学校来到华药。

  华北制药半自动的生产线。   周克禹  摄

  一个个新问题接踵而来。

  “因为每批粉子的轻重不同,分装机螺杆在下料时就出现了不均,含量忽高忽低。”当时在105车间分装岗位的高志敏介绍说,“胶塞在振荡器上不走动,小瓶清洗完有碎屑,只能手工刷洗再灭菌,贴标签是手工的,可是外购的浆糊在光滑的西林瓶上不起作用,标签印字机出墨忽多忽少,当时大家都急死了!”

  宋珍是105车间唯一有化工机械专业背景的,她更是心急如焚,这样的生产效率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她在车间一住就是半个多月,跟着工人们琢磨各种方法,当分装遇到轻粉子时她们就用压粉子的方式,这就是后来出现在制药设备家族里的粉碎机雏形。人工清洗小瓶效率太低,她巧妙地在设备上添加了一个可旋转的小刷子,由人工变成了自动化。

  职工的智慧是无穷的,“后来把贴标签也改成了自动化,浆糊由厂子工人自己熬制,特别好用。”宋珍在那段时间,不但解决了粉子轻重的问题、胶塞问题,还把洗瓶、贴标、印字都改造成了自动化,分装机效率提高到6支/分钟,产量在不断攀升。

  全自动化:和机器的智慧融合

  上世纪80年代,制药企业开始迈出国门,国家正式推广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时任105车间主管设备的副主任宋珍开始把目光投向欧洲。西德BOSCH生产线顺利引进后,试生产时遇到了一个压差问题,因为这条生产线的分装是真空下料,有一定的真空度,洁净室里风压的起伏变化会影响分装时的质量,她跟着电气专业的维修工不厌其烦地调风压,终于摸索出了一个合适的范围。

  华北制药全自动化的生产线。  周克禹 摄

  西德BOSCH生产线成功引进,当时在国内首屈一指,在当年创下了增产青霉素粉针1亿支的记录,在业界引起了轰动。

  1988年,华北制药在青霉素发酵工艺的提升上可谓突飞猛进,原料药迅速发展,制剂生产线只有苏联设计的105车间,时任厂长王汝霖在征集各级意见后,决定筹建114制剂车间,解决市场上青霉素制剂与原料不匹配的问题。

  “当时,我带着队伍考察了国内国外很多制剂生产线,最终选择的是德国的BOSCH生产线,从设计、安装、调试,每个步骤都不敢放松。”当时负责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程连芳回忆起来依然十分感慨,当时,初衷就是通过选用全自动生产线减少用工人数。

  114车间成功投产后,两年便收回了全部投资。

  “我是1991年2月到114车间分装岗位工作的。”在赵丽芳眼里,制剂生产是最考验技术的。1995年华北制药北元分厂建成投产时,她被选拔到北元分厂:“最初,北元一共12条生产线,一层楼3条,洗瓶和分装是BOSCH设备,5楼、6楼的压盖是BOSCH的,7楼、8楼是荷兰的生产线。”

  “在北元的发展过程中,整条生产线已经很流畅,随着分包装技术的改造,用工人数将会继续减少。”北元分厂的吕素贤曾在105车间、114车间工作过,她切身感受到了融合人和机器智慧的全自动生产线所创造的巨大价值。

  智能化:机器智慧刷新生产记录

  现在,华北制药新制剂分厂每个车间的重点设备上都配置有一个触摸屏,这是每台设备和生产线自动运行控制的“大脑”。

  华北制药智能化生产线。  周克禹 摄

  颗粒剂智能化内包装线能自动检测药品灌装、装盒、装箱是否有不足,称量精度达到0.001克。外包装的自动称重系统精度也达到了0.1克,少装一张说明书也会被立刻剔除,智能化操作避免了人为误差。

  华北制药智能化的生产线。  周克禹 摄

  智能化不单单是设备与工艺,还有整个企业的运行,这就是新制剂分厂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这张巨大的信息“网”延伸到新制剂分厂的每个车间,形成了ERP系统的数据流,解决了“生产什么” “什么时候生产”“生产多少”“在哪个岗位生产”和“怎么样生产”等问题。机器的智慧是信息化和自动化最深度的融合,实现了工厂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攀升,制剂生产纪录不断刷新。

  六十年弹指一挥间,华北制药的制剂生产线从半自动到全自动,从生产效率的飞跃到产品质量的保证,再到智能制造,背后是华药人对“人类健康至上、质量永远第一”孜孜不倦的追求。

关键词:正定 数博会 华北制药 智慧责任编辑:吴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