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济网 > 社会

新媒体使用低龄化 孩子爱玩手机电脑,家长如何引导?

来源: 中国青年报  
2019-10-11 09:47:15
分享:

  青诉

  “新媒体儿童”来了 家长怎样“见招拆招”

  相信很多人有过这样的体验:在一些公共场所,“熊孩子”拿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打游戏或看视频,音量很大,家长却视若无睹。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在我国,儿童使用新媒体出现了低龄化、娱乐化的倾向。

  一方面,手机、平板电脑等可以联网的新媒体设备伴随着新一代儿童成长,一度成为他们身体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新媒体强大的教育功能与人际沟通用途,也使其成为学习和交流的利器。

  作为一个00后孩子的母亲,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陈青文面临同样的困扰:儿童以怎样的方式和频率使用新媒体才是最恰当的?家长又应该怎样指导孩子合理使用新媒体?

  带着这些问题,陈青文与团队在上海随机访谈30个3~10岁儿童的家庭,了解儿童的新媒体使用情况、家长对儿童使用新媒体的态度与介入情况,以及儿童对家长介入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建议,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8月的核心期刊《新闻记者》上。

点击进入下一页

  同济大学副教授陈青文指出,父母在引导儿童上网时应均衡强调网络的机遇与风险。受访者供图

  从“电视儿童”到“新媒体儿童”

  作为70后,陈青文坦言自己就是“看电视长大的”,15年前在复旦大学读研时,研究的也是当时国内刚刚兴起的儿童频道。她说,从“电视儿童”到“新媒体儿童”,其转变速度甚至快于一代人成长的速度。而这种转变给家长带来一种困扰:难以参照自身经验指导孩子合理使用新媒体。

  或许有人会问,更上一辈人的年代也没有电视,他们如何教养下一代?

  “因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参与性以及创造性,但是没有经过学习与引导,儿童很可能只是把新媒体当作电视或游戏机。”陈青文解释,同时,新媒体无处不在、内容上又无所不包,这与传统的电视等媒体很不一样,家里可以不放电视,但不能没有网络没有手机。在现代都市,“便携式”与“永久在线”已成为人们使用新媒体的共通点。

  陈青文觉得,从家长提供给孩子新媒体设备的那一刻开始,“新媒体儿童”就诞生了。

  在30个被访谈的家庭中,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拥有自己的新媒体设备,另外的三分之二与父母共用,其中许多父母会将自己淘汰不用的新媒体设备留给孩子使用。在用途上,多数儿童用来玩游戏,其次是看视频,第三才是学校指定的作业。

  据统计,一半以上的孩子使用时间较长,尤其在周末,几乎都超过一天两个小时。在趋势上,幼儿园组已有不少孩子长时间使用新媒体,随着年龄增长使用时间有加长倾向。此外,比起小学组,幼儿园组拥有自己的新媒体设备的比例更高,这说明新媒体使用呈现低龄化。

  今年3月,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共同发布的《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7月31日,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69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7%,明显高于同期全国人口的互联网普及率(57.7%)。报告称,这是近年来我国互联网覆盖范围扩大、移动流量资费下降的直接表现,也与未成年人对互联网的兴趣浓、学习能力强、应用需求大密切相关。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关键词:新媒体,见招拆招,儿童频道,家长态度,儿童成长责任编辑:赵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