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济网 > 视觉

“慢火车”见证垦区岁月变迁

来源: 新华社  
2021-02-07 09:30:27
分享:

  “同一趟车,现在见到的和以前大不一样。”58岁的张英军走在车厢里,边核验旅客购票信息边感慨地说。张英军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牡丹江客运段的列车员,这趟编号为4135的列车由佳木斯开往前进镇方向,列车在沿途站站停靠,运行里程不到300公里,时间却要近5个小时。

  车轮滚滚,绿色的列车在落满白雪的“北大荒”垦区穿行而过,张英军的“话匣子”一打开便滔滔不绝。他从参加工作起已在这趟列车工作了41年。沿线群众搭乘这趟公益性“慢火车”求学、致富,而他自己也从“小张”干到了“老张”。

  1月10日,列车员张英军在车厢里和旅客攀谈。(牡丹江客运段宣传科供图)

  “看看现在车上这些旅客,吃的、拿的、用的……这要是在几十年前,见都没见过。”张英军说,每逢春节前夕,很多人都乘这趟“慢火车”踏上回家的最后一程。而几十年前,人们都带着从全国各地买的土特产,大包小裹塞得满满的,挤得车厢里都下不去脚。“现在各地的‘好吃喝’网上都能买,‘人肉’背特产的越来越少。”张英军说。

  电商发展让旅客的行李变轻,旅客文明程度提高也减轻了张英军的工作量。张英军回忆,以前人们喜欢在路上打扑克、嗑瓜子,车厢里喧嚣一片,下车后满地都是瓜子壳。现在旅客一上车就打开手机、平板电脑,看电子书、看电影、刷新闻……“没人吵闹,也没人乱扔垃圾,收拾起来轻松多了。”张英军笑着说。

  1月10日,列车中途停靠,列车员张英军站在车厢门口等待旅客上车。(牡丹江客运段宣传科供图)

  张英军介绍,过去一到春耕时节整个车厢都是去附近农场打工插秧的农民,现在人工插秧打工的变少了。随着经济发展,铁路沿线群众有了更多收入来源,加上垦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插秧再也不需要大量人力。“以前春耕时节我们车里坐的几乎全是插秧工,现在农机手越来越多。”张英军说。

  旅客在变,“慢火车”的为民初心却始终如一。农民孟庆祥刚在佳木斯买完年货,正乘车往建三江的家中赶。“印象中票价就没涨过,佳木斯到建三江才18.5元,坐汽车却要60多元,火车省钱还方便。”孟庆祥说,这趟车伴随着很多垦区群众的记忆,自己也不例外。

  1月10日,列车员张英军在清扫车厢连接处的冰霜。(牡丹江客运段宣传科供图)

  “每当途经城镇,站在车窗前放眼望去,以前全是东一间西一间的‘小破房’,现在全是整整齐齐的大高楼。”张英军说,一切都在向更美好的方向发展,以前工作期间伙食需要自己联系订购,现在单位都给准备好了。“生活越来越好,福利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铁路职工获得感更强。”他说。

  41年来,张英军多了皱纹,长了岁数,和这趟“慢火车”一起见证了垦区的沧桑巨变。张英军说,“慢火车”伴随着垦区群众的记忆,也伴随着自己的铁路生涯,虽然旅客在变,垦区也在变,但他对工作的热爱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像这么多年未变的票价一样,始终如一。(记者黄腾)

关键词:慢火车责任编辑:赵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