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雁来了 | 石路瑶:飒!“开着飞机”干农活

来源: 河北经济日报  
2024-05-04 19:52:00
分享: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贾宏博 李佳琦

  4月27日,在沙河市赞善村麦田里,一架农业植保无人机正在对这片300亩的麦田进行病虫害防治作业。无人机低飞、悬停、喷药、躲避障碍物,飞手石路瑶的操作精准而熟练。

  “以前是人工打药,一人一天最多二十亩地,现在无人机打药一天能打八百到一千亩地。”石路瑶说,人工打药还容易出现漏喷重喷的现象,而无人机施肥,用药量降低了30%,极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

  沙河市金福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石路瑶正在使用无人机给麦田打药。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李佳琦 摄

  1993年出生的石路瑶,是河北省沙河市石岭村的新一代农民。她从记事起,就跟着父母做农机服务工作,怀揣着对农业的热爱,大学毕业后她毅然选择回乡发展,父母也非常支持她的决定,让她来合作社帮忙。就这样,从最开始的农机操作,再到为农户提供购、耕、种、管、收、卖的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石路瑶从一个“门外汉”蜕变成一个地道的农机“老把式”。

  无人机、打药机、收割机、烘干机……合作社里配备的各种装备的名字,石路瑶如数家珍:“从小就接触这些机器,别人眼里可能是‘钢铁怪兽’,但我把它们当作我的好朋友。大了以后,就想学会这些技术,还想亲自驾驶,让它们都成为我傍身的‘武功绝技’。”

  “种了一辈子地的乡亲们,一开始都不看好我这个小丫头,认为我这也就是耍耍‘花架子’。他们照常拿着十几米的长管,骑着三轮车到地里打药,十几亩地一干就是一天。直到看到我操作飞机,飞来飞去2个多小时,就打完200亩地,附近的农户们纷纷找我帮忙,到他们地里一展身手。”石路瑶说,作为一名新时代的90后农民,她更注重科技给农业带来的变化。

  90后“头雁”石路瑶使用农业智慧化管理平台远程调度,监控田间作业情况。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李佳琦 摄

  肯吃苦,爱钻研,这是合作社社员对石路瑶的评价。自己上网课、找专业人员学习、下田再实操……熟能生巧,各项新技术、新装备逐一被石路瑶“解锁”。虽然是个90后,石路瑶这个年经的“老把式”,在老乡中渐渐出了名,成长为当地农机服务的“领头雁”。

  目前,石路瑶又有了进阶的新目标:如何帮别人把地种好、更精细化地托管好,提升团队运作质量对她来说更为重要。于是,她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开拓农业信息化智慧管理平台业务。

  “智慧化平台,可以实现手机远程调度,监控作业情况,利用北斗GPS定位地块的分布,随时查看作业面积、进度情况,为我们日常运营管理实现大数据支撑。”石路瑶指着一面墙一般高的智慧化大屏说道,通过这个平台,机手可以实现就近作业,减少来回奔波,提高作业效率。

  近年来,在她的积极协助下,河北省沙河市金福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率先应用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建立作业服务信息化平台,合作社实行“统一作业,统一调度,统一价格,统一结算,统一维修”的生产经营模式,有效提升了农产品全产业链各环节的经济效益。

  “头雁”培训后,石路瑶开始引进推广自动辅助驾驶系统,使种植技术更标准规范。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李佳琦 摄

  “去年参加了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头雁’项目培训,不仅让我有机会重返校园,而且还能见到中国顶尖的农业专家给我们上课,让我这个年轻的‘老农民’开了眼。带领乡亲们把地种好,这事有干头。”聊起参加“头雁”培训,石路瑶难掩激动的心情。

  中国农业大学老师们在课堂中提到的“技术新,装备强,不断优化升级的现代农业机械有助于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这句话让她感触颇深,作为一个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石路瑶深刻感受到智能化的农机设备对农业的生产的重要性。她积极和央企中石油合作,引进推广自动辅助驾驶系统,让农机在播种施肥打药作业过程中,走直线,最大限度减少了压苗的损失,让种植技术更科学、标准更规范。

  “今年,我的规划是年底前能托管到5万亩土地,通过进一步实施标准化服务管理,科学生产技术规范,更好提高粮食产量。”石路瑶一提到种地,似乎就有使不完的劲。

关键词:农业,土地托管,无人机,智能化,头雁 责任编辑:石鹏飞